第一一九章 各怀鬼胎(2 / 2)

如果有第三国牵扯其中,那又不一样了。

战争并不会因为所谓劣势而未起先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求生欲和被唤作“骨气”的信念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被眼前的事实所击倒的,一个国家、君主或是阶层对利益的渴望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被眼前所谓的潜在损失所阻止的。

只要回报足够客观,付出的代价和潜在的损失都在可允许范围内,而且自身也有足够把握,那用战争解决是毫无问题的。尤其是古代,君主们可不像现在的总统总理首相主席们这么能耐着性子坐下来谈判,要么割给我,要么就打一仗把它抢过来。

而作为应战方,自然是不允许别国随意来掠夺与破坏的——就像你不会允许别人闯进你家随便打砸一样。还有共有着同样的生存地域及同样的归属感的民众,也同样不会允许同属于一个群体里的人受到外界的无端伤害,这是一种纯粹的维护群体及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方式。也是一种原始的反击本能。当然,反击与否也不能说是的民众说了算的,但是当民众意志指向开战时,国家也不会还干坐着的。除非领导人们在权衡中发现将国家拱手送出去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领导者也会权衡倘若反击需要付出多少代价,能取得怎样的胜利。但是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倒推罢了,被打了不还手那你就滚边去,换愿意打的人上来领导反击。

世界上一直以来战争不断,一是因为经济尚未发达,各国家与地区的联系尚不紧密,独立性较强,除地域与政治联盟以外很难再找到什么相互联系。所以战争爆发后的影响是较小的,一般仅限于两个国家或是包括周边国家或是联盟国家的几个国家。这样的战争代价也是比较小的,彼时各国的经济都是独立的,战争成本都是由自家经济承担的,战败的后果无非是某个国家的人口、经济、领土的损失,这并不影响别的国家及损失较小的国家继续开战。战败仇恨与重燃的成本也低,你灭不掉我那我总有一天会再来灭了你。

这样的局面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得到改观,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都累了,处处皆疮痍,开始重建之后便顺着原先的世界贸易体系,再顺着美国的意把大家连到了一起。当大家联系紧密之后,战争就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情了,而可能是牵扯到这两个国家背后其他贸易伙伴的经济稳定与否的大问题。这时候开战的成本就高了,因为搞不好就是要和数个甚至十数个、数十个国家交恶,那对于开战后的经济发展可是大问题。所以,目前世界上仍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要么就是交战国在国际贸易上处于较为独立的状态或地位极高的状态,要么就是交战的某一方背后有强力的经济支持。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原子弹的存在。因为原子弹的杀伤力太大了,一旦再引发大规模战斗,原子弹的大量使用,就可能引发的是全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毁灭了。所以是否要进行全面战争就得慎之又慎了。

但这并不代表着战争就这么消失,还是那句话,只要产出能弥补投入和损失,那使用战争依旧是没问题的。但是产出是否与预想那般、后果是否如预想那般,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外,军事干预和协助打击与展开战争是两回事。

。书趣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