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个遍地黄金的好时期。
林青玉从前听过不少成功商人的讲座,他们几乎都是从八十年代走出来的。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一生三次入狱,在八十年代末用罐头换回飞机的华国初代首富的传奇经历了。
那是在一次交流会上,一位前辈聊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时,兴致勃勃地说:
“我当年回城没赶上第一拨,人是回去了,可城里早已没了位置。什么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法子啊,总得活下来吧。于是,我就推着三轮车用全部的钱批了尼龙袜摆摊。
有一次我上南边批发,在火车上听俩哥们在那唠嗑。说是苏国那面缺衣少粮,人都去造飞机大炮了。没人生产吃穿喝用了,别人当笑话听了。我不的,我想他们手工也凋零了,这就不是咱们的机会吗……
你们别笑,我还真就是靠着卖小商品起家的。可那时候那趟国际列车刚发生过抢劫案。我一想,那我可不能冒险,上有老下有小的。
于是退而求其次,我去了北边那个守着国门的小镇。那里和苏国就一道国门分两边,咱们过去一趟不容易。可人家过来很容易。
有了主意后,我就去打听了。终于被我知道,原来除了大名鼎鼎的k3/4次列车后,还有一趟神奇的列车。那趟车,全程在国内。可临近苏国的几个站,沿途就有不少苏国人等着。
那时候,那些苏国人抢货老疯狂了。就跟你们双十一抢东西似的。
前些天新闻看了吧,那谁刚从牢里放出来。他可是八十年代的牛人啊,他当初是直接用罐头换回了飞机……”
林青玉攥紧了拳头,一家老小的,她同样不敢冒险。但如果仅仅是在国内,应该没事吧?
后来事业成功的林青旸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第一桶金怎么赚到时,他想起了这一天。
当时他明明觉得倒尼龙袜去挣苏国人的钱太过天方夜谭,可他还是在妹妹坚定又自信的眼神里点了头。从此以后,兄妹俩个相互扶持,一路为伴。
后话暂且不提,毕竟现在这俩未来的林老板都还是,兜比脸还干净——兄妹俩全身家当加起来也就将将五十块钱。
他们一家四个人都在渔场,每个月虽有大堂哥寄回来的津贴补贴,可除去给阿爷买药的钱之外,剩下的又要刨开一些还债。更别提今年渔场事情特别多,动不动就停工改造,工资都三个月没发了。
为了不耽误买药钱,手艺好的林大伯林伯娘在几个村接宴席厨师的活。小鱼阿爹则挑了在渔场买的廉价海鲜去县里卖。
“二哥,要去干大事之前咱们还差一点本钱。虽然只有50块钱,但是能做的事也不少。咱们卖卤味吧?”
这并不是她一时兴起随口说的,而是前世爷爷奶奶就是靠着做卤味的手艺养大她的。她从小跟在他们身后帮忙,早就对那些步骤烂熟于心。
卖卤味攒几百块钱,然后批发尼龙袜去边境卖给苏国人。回来后再用那笔钱还债和带阿爷看病,等渔场能承包,就跟着承包渔场。再开放海产品,最好还能开个海鲜批发……
林青旸顺着妹妹的话思索,他们平时吃卤肉不算多。一般都是别人请酒,条件好的人家,酒席上才会有。
“卤肉好是好,可咱家没人会做啊?”
“我会!”在林青旸怀疑的眼神里,她不得不又随口打了个补丁,编出一个家里几代人都是厨子,还教她做卤味的同学来。
***
第二天,林青旸带着林青玉写的纸条直奔县城的废品收购站置办东西。没办法本金少,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
二手的煤饼炉不便宜,好在林青旸扒拉出一个铁皮油桶,打算用这个自己回去改一改。然后又找到了两个拆下来的废旧轮胎,还有其他零零散散的东西,一共花了20元都不到。
接着,他找了在屠宰场的同学帮忙买不要票的肉和大骨头。最后上供销社买齐字条上写的调味料就拎着东西回了家。
他脚步轻快,脸色放松。心里对摆摊卖卤味充满了希望。等赚了钱,就按着小鱼说的去批发尼龙袜,然后……
林青旸的笑意在看到从自家出来的孙叔时凝固了。去年阿爷昏迷送医院时,孙叔借了小一百块钱。前些天他听说大军要结婚了,还准备在县里买房。
他叫了声孙叔和大军,他们俩却欲言又止地瞅了瞅他,脸上还有些不好意思。倒是大军身旁那女同志一脸傲气,不拿正眼看人。
“有钱买破烂,没……”她扫了眼林青旸手上的东西,开口道。
“行了!你少说两句。”孙叔皱着眉斥了声。然后换了副为难的神色,“青旸啊,叔也是没办法了。这大军对象,他们快结婚了,厂里没分房,这小两口也不能……”
“叔,您别说了我都明白。您那个时候能雪中送炭,我们全家都感激。”林青旸明白过来孙叔这趟大概是来要债了。
“我不想上了。我成绩没我姐当初好,我跟、我跟二哥一块摆摊去。”林青晨说到一半正好看到拎着东西进来的林青旸,他梗着脖子,红着眼眶,一脸倔强。
八仙桌旁两个从来背脊挺直的汉子,此时虽耷拉着脑袋,但从他们青筋暴起的手背上就能看出他们的真实情绪。
“阿爹,大伯。孙叔要咱们立马还钱也是为了给大军哥买婚房。刚才大军哥不是说要是能完成厂里任务布指标,八成就能分到房子吗?阿爹、大伯,我有法子卖布。”而且要是卖的好,说不定都不用摆摊就能赚到批发的钱。林青玉在心里补充。
兄弟俩同时抬头,希冀地看着林青玉。
“小鱼,这、这可不是几匹。”
“阿爹,我真有主意!”
开放私人做生意后,县里多了好多家成衣店。人家价格便宜,布料颜色鲜艳,款式新颖。因此,纺织厂蓝黑的劳动布就积压了。眼瞅着效益越来越差,用布料抵工资又被工人们拒绝后,厂领导就用分房当胡萝卜吊着工人们卖库存布。
她前世暑假里执意要勤工俭学摆摊,爷爷就告诉过她,做生意要因地制宜,要找准受众。
“县里人爱新式成衣,可乡下人家这种耐磨又耐脏的布料不就正合适吗?然后阿妈你都裁成正好够做一件衣裳的布料。每人限购三块,这越是不让买,人家越觉得优惠不占不行。”
林青玉这话让他们眼前一亮,是啊,城里人不要,往乡下卖不正合适吗?限购这个词好些年没听到,从前那都是要抢的东西才限购。限购优惠?倒是新鲜。
“到底还得多读书,小鱼这脑子就是转得快!”大伯林建友一扫刚才的沉闷,笑着夸了句。
“是啊,刚才大军说他们工友都是找亲戚买。一个人能有多少亲戚?月娥,走,咱们去做饭。吃了饭就让青旸去拉回来。”王宝琴松了口气,语气都轻快起来。
林青玉走到小弟身边,她双手搭在林青晨肩膀。十四岁的弟弟,已经快和她差不多高了。
“姐有法子,以后姐一定让咱家的日子起来。再不准说不上学的话,你这不是挖爹妈心肝吗?”
林青晨咬着嘴唇,倔强地不说话。
林青玉还要再说,林青旸拉了她一把,示意她:“材料都买回来了,我和晨晨说。”这事一出,他心里只剩下快点赚钱的紧迫感。
厨房里,两妯娌利索地做着午饭。林青玉则用留出来的锅炖骨头汤。
等大骨香味四溢的时候,林青玉叫来阿妈和伯娘教她们配卤料包。
料一下锅没多久香味就激发出来了,她刚把肉放下去,就听到厨房外二哥在说:
“就这香味,晨晨你说,你闻到了能不想吃吗?”林青旸微眯双眼,感受着空气里的卤香味。他本来相信小鱼,这下就更有了信心。
饭后,林青旭和林青旸去拉布料了。等他们拉回一板车布料进院子的时候,就闻到一股浓郁的卤香味。
厨房里,卤汁咕嘟咕嘟地沸腾着冲击锅盖,林青玉揭开锅盖的瞬间,那味儿就冲了出来。香得人垂涎欲滴,嘴里的口水不由的就分泌出来了。
她盛了出来,端到堂屋。笑盈盈地道,“其实还能放辣椒,辣的更够味。不过咱们这吃辣的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