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李得天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
2021年11月8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李得天院士的从业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影响。
李得天任职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为他提供了专注于航天测试计量技术研究的平台。
他在这里从基层做起,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务,逐渐成长为团队核心。
李得天长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这使他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建立我国完整的真空计量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获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不仅是对他前期科研工作的高度认可,也为他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该资助使他能够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组建创新团队,开展更深入、更前沿的真空计量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这些成果提升了他在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成为院士积累了重要的学术资本。
李得天入选国家“万人计划”,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学术视野和资源整合能力。
他能够与国内外顶尖的科研人才进行交流与合作,接触到更多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技术。
同时,他也获得了更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在推动我国真空计量技术创新和发展方面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为当选院士增加了有力的筹码。
李得天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标志着他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际宇航领域的广泛认可,提升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使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真空计量技术的发展成就,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也为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声誉支持。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对他长期以来在真空测试计量领域所做出的系统性、创造性贡献的全面肯定。
他解决了真空中性气体、真空等离子体和复杂真空效应的测试计量难题,建立的真空测试计量体系在我国载人航天等多个重大工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些成果为我国国防科技建设和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实至名归地登上了我国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殿堂。
院士科研之路
李得天院士是我国着名的真空测试计量专家,长期从事真空计量及真空环境下多参数综合测试工程研究工作。
李得天院士创新性地提出磁悬浮涡轮分子泵级联与非蒸散型吸气剂选择性抽气相结合的室温抽气方法。
他率领研究团队自主设计研制成功我国首台超高\/极高真空标准装置,将我国真空压力校准能力,由10^{-4}pa延至10^{-10}pa,填补了(10^{-12}~10^{-2})pam^{3}\/s气体微流量校准技术空白。
该技术解决了传统“静态膨胀法真空标准”的活性气体脱附和渗漏等干扰问题,使我国真空计量技术进入国际前列,为我国月球探测、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计量保障服务。
他带领科研团队,依靠自主创新,突破了真空中性气体测试计量系列关键技术,建成了以国家计量标准、国防最高计量标准、ISo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防军工计量规范等为核心的国防真空计量技术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真空计量工作直接支撑了我国航天泄漏检测工程,为火箭和卫星提供了计量保障。
为满足我国对空间电推进技术发展的需求,李得天带领团队经多年持续攻关,研制成功大型系列电推进综合测试与评价系统。
该系统突破了高真空、等离子体等复杂环境下电推进产品的在线动态测试与评价难题,实现了电推进真实工况下的天地等效测试。
该系统研发成功有力支撑了我国电推进技术的发展,使我国航天领域步入了电推进时代,相关技术也推广应用于空间环境模拟真空装备中。
2020年,该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李得天院士团队基于真空测试计量技术研制的航天器舱门快速检漏仪,在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和出舱活动中得到成功应用。
他们提出的双分子流小孔进样方法,用于我国卫星导航用铷原子钟的铷泡精确充气之中,使得导航铷原子钟打破了外国禁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建成我国卫星充放电真空模拟测试和整星仿真能力,直接应用于我国空间站整星仿真和首个电位主动控制系统研制,确保了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航天员出舱活动安全。
他们还应用于上百颗卫星充放电防护设计,无一例发生在轨充放电故障,为新一代卫星平台提供“安全屏障”。
此外,李得天院士还牵头制订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实施的国际标准《磁悬浮转子真空计的规范、校准和测量不确定度》,实现了我国在真空测试计量领域国际标准“从0到1”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真空计量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掌握了更多的技术话语权。
后记
李得天院士的研究成果,为他后来当选院士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建立了我国完整的真空计量体系,研制出首台超高\/极高真空校准装置等多种标准装置。
该技术将我国真空压力校准能力大幅提升,填补多项校准技术空白,使我国真空计量技术进入国际前列,为我国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计量保障。
李得天院士解决了真空中性气体、真空等离子体和复杂真空效应的测试计量难题。
其中相关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航天重大工程,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和产品质量。
李得天院士在空间电推进综合测试技术、航天器舱门快速检漏仪、卫星导航用铷原子钟充气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创新成果。
这些成果推动了我国航天相关技术的发展,部分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要奖项。
他牵头制订国际标准,实现我国在真空测试计量领域国际标准“从0到1”的突破,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为其赢得了国际声誉。
后记
李得天院士的出生地甘肃白银,地处西北,相对艰苦的环境赋予李得天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他在科研的漫长道路上能克服重重困难,不轻易言弃。
求学之路上,他从西北师范大学到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再到赴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交流学习,构建了完整知识体系。
从业之路上,他在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长期工作,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提升了他的国际影响力。
科研之路上,他建立真空计量体系,解决测试计量难题,推动了航天相关技术发展。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